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普氏原羚

动物百科小编甜心♂猫猫给大家整理了普氏原羚的资料,包括普氏原羚的图片资料、普氏原羚的形态特征、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普氏原羚的品种和种类、普氏原羚的寿命等与普氏原羚相关的详细信息。

普氏原羚Przewalski’s gazelle

普氏原羚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羚羊亚科 Antilopinae
属: 原羚属 Procapra
种: 普氏原羚 P. przewalskii
        ( Büchner, 1891 )
分布: 中国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普氏原羚(拼音:pǔ shì yuán líng);
英文名:Przewalski’s gazelle;
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
普氏原羚,是属于牛科原羚属的一种动物,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较典型的荒漠与半荒漠的有蹄动物,栖息在比较平坦的地带,一般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食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冬季则为干草茎和枯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109-160厘米

身高: 肩高50-70厘米

体重: 17-32公斤

生命:

食性: 食草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迁移,集群活动

分布: 中国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英文名:Przewalski’s gazelle

普氏原羚

年幼的普氏原羚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普氏原羚头体长109-160厘米;尾长7-10厘米;肩高50-70厘米;重量17-32公斤。普氏原羚雄性长有一对具有环棱的黑色硬角,角尖相向内弯,角长约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壮,近角尖处显著内弯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对钩曲,雌性无角。嘴唇黑色,颌下白色。普氏原羚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黄并略带楮石色,秋末换毛,冬季毛色较浅,略呈棕黄色或乳白色,四肢内侧和腹部着白色毛被,其中间为醒目的棕黑色尾巴。一旦受到惊吓,普氏原羚臀部的白毛会竖起外翻,在绿色和黄色草地的反衬下格外醒目,警示同伴有危险临近。普氏原羚的成对角的角尖明显向内侧勾曲。这是区别于黄羊、藏原羚的显著特征。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普氏原羚是一种较典型的荒漠与半荒漠的有蹄动物,栖息在比较平坦的地带,一般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从不到达更高的山峦,也不到纯戈壁地带活动,所以被称为“滩黄羊”。它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现象,集群活动,群体大小从数只到十几只不等。像其他许多有蹄类动物一样,普氏原羚也有同性聚群现象。在非繁殖季节,同一性别的个体聚在一起活动。冬季成群向南迁移,到植被较丰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区,夏季复又北返。视觉和听觉非常发达,但嗅觉较差,生普氏原羚性机警,行动迅敏,能够在大范围内活动觅食。普氏原羚受惊后虽会逃至远处,但是待危险过后又会回到原来地点,具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普氏原羚是小型精饲型反刍动物。食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冬季则为干草茎和枯叶,少量多餐,每天有多个较短的采食周期,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普氏原羚的发情交配期是12月至翌年1月,雌羚7月产羔,每胎产1仔,偶有2仔,羚羔出生后几分钟即能站立,幼羚跟随母羚一道活动,直至成年。雄羚不参予哺育幼羚。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但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但现仅发现于中国青海湖周边,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及之后的数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的数量达到500-600只(可能更多)。2008年IUCN评估至少有350-400只普氏原羚在野外活动,并在名录中将其由极危物种调整为濒危物种;同时指出其生存仍面临威胁,须保持定期监视其数量及种群趋势的变化。

知 识Knowledge

该物种1873年由俄国探险家尼科莱·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在青海湖边发现,1949年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种。

普氏原羚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s a member of the Bovidae family and, in the wild, is found only in China. Once widespread, its range has declined to six populations near Qinghai Lake. The gazelle was named after Nikolai Przhevalsky, a Russian explorer who collected a specimen and brought it back to St. Petersburg in 187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普氏原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