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朱鹮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外交活动

朱鹮的图片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英文名:Crested Ibis)是鹮科朱鹮属的鸟类。

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觅食。朱鹮在日本、俄罗斯、朝鲜三个国家已经被宣告灭绝。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南至安徽、浙江,西到甘肃中部。

中文学名:朱鹮

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

英文俗名:Crested Ibis

命名作者:Temminck, 1835

中文目名:鹈形目(Pelecaniformes)

中文科名:鹮科(Threskiornithidae)

中文属名:朱鹮属(Nipponia)

繁殖区:古北界 : ne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61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濒危物种

Endangered(EN)

有灭绝危机的物种!

外形特征

朱鹮
朱鹮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脸为朱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绯红色。叫声粗哑并伴有咕哝声。

地理分布

朱鹮上世纪前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朱鹮在日本、俄罗斯、朝鲜三个国家已经被宣告灭绝。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南至安徽、浙江,西到甘肃中部。

生活习性

朱鹮
朱鹮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它们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

食物

有鲫鱼、泥鳅、黄鳝等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蟋蟀、蝼蛄、蝗虫、甲虫、水生昆虫及昆虫的幼虫等,有时还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类、草籽、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

它们在浅水或泥地上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发现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时,把长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飞行时头向前伸,脚向后伸,鼓翼缓慢而有力。

栖息地

朱鹮在野生环境中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它们选择栗树、栓皮栎树、乔木树、白杨树或松树,在粗大的树枝间,用树枝、草棍搭成一个简陋的巢。巢是平的,中间稍下凹,像一个平盘子,外径73厘米,内径53厘米,深8厘米,距地面高度为5—20米。巢由树枝架成,里面垫以玉米杆、蕨类、细藤条、草叶及草根等,有时也利用旧巢。

生长繁殖

T.94《朱鹮》特种邮票
T.94《朱鹮》特种邮票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成年的雄鸟和雌鸟结成配偶,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高大的树上筑巢、产卵。这时它会用嘴不断地啄取从颈部的肌肉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的色素,涂抹到羽毛上,使它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灰黑色。

朱鹮每窝产卵2—4枚,卵的大小约为65×45毫米,卵重70克左右,表面是蓝灰色或浅绿色的,上面带有黑褐色的斑点。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经30天左右的孵化,小朱鹮破壳而出。60天后,雏鸟的羽翼丰满起来,但还远没发育成熟,它们的羽毛比成熟朱鹮的颜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年之后,小朱鹮才完全发育成熟,并开始生儿育女。

保护现状

朱鹮
朱鹮

1986年在中国林业部的支持下,陕西省政府在洋县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专门负责朱鹮的保护与研究。

从1993年至2003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四千二百三十公顷,此外为了扩大种群,北京动物园还积极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机构。

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朱鹮在浙江省德清县开始进行野外放养训练和养殖,浙江大学提供技术支持。

濒危原因
朱鹮
朱鹮

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本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朱鹮种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个野外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本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濒危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濒危等级:END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生效年代:1989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生效年代:1996年

日本存活现状
朱鹮
朱鹮

朱鹮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圣鸟,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奈良时代。在皇室某些重要仪式里,朱鹮羽毛是必不可少的供奉。时至今日,朱鹮色仍然是日本人民十分喜爱的颜色,甚至作为皇宫的主色调,也经常用在皇妃的和服上。日本传统歌曲中,更是不乏对朱鹮的赞颂。

在20世纪30年代朱鹮因为数量过多危害农业生产而遭到日本政府有组织的捕猎。

1967年,鉴于当时朱鹮数量呈急速下降的趋势,日本在新易县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当时,除人工饲养的朱鹮外,日本还有野生的朱鹮。

1979年,日本全境只剩下8只朱鹮,这些幸存的朱鹮全部生活在佐渡岛。

1981年,有2只朱鹮死去。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境地,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

1982年8月,佐渡岛保护中心有5只朱鹮,到1985年只剩下3只。这3只朱鹮平均年龄12.5岁,两雌一雄。一只雌鸟叫阿青。另一只雌鸟叫阿金,它跟雄鸟阿绿配成一对。

日本国内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只朱鹮——27岁的朱鹮“老太太”阿金最终于2004年死去,自此日本血统的朱鹮全部灭绝。

1998年至2007年中国分三次赠送的5只朱鹮,于2007年底发展到了94只。2008年,这批朱鹮又产卵95枚,截止2008年5月已孵出15只幼鸟,存活14只。

外交活动

中、日两国自1985年起共同保护朱鹮,并续签订了《日中共同保护朱鹮计划》,各自就立法及教育推广而努力。

1998年江泽民出访日本,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人民赠送两只朱鹮“友友”和“洋洋”。

2000年朱镕基访日,应日方要求又提供了另一只朱鹮“美美”(给友友和洋洋当时唯一的儿子“优优”配对)。

2007年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代表中国政府再向日本赠送一对朱鹮,于是,作为友好使者的“华阳”和“溢水”于2007年11月18日抵达日本。

2012年8月中方原计划向日本赠送两只朱鹮,但由于近期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立激化,中方担心原定在中国举行的朱鹮赠送签字仪式会导致国内舆论的反弹,因此决定暂缓该计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朱鹮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