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乌林鸮的简介、外形特征、捕猎、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乌林鸮的图片

乌林鸮(学名:Strix nebulosa,英文名:Great Grey Owl)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

乌林鸮(读音:wū lín xiāo)为分布在北半球非常大型的猫头鹰。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一种,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之一。

中文学名:乌林鸮

拉丁学名:Strix nebulosa

英文俗名:Great Grey Owl

命名作者:Forster, JR, 1772

中文目名:鸮形目(Strigiformes)

中文科名:鸱鸮科(Strigidae)

中文属名:林鸮属(Strix)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44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鸟种简介

乌林鸮
乌林鸮

乌林鸮(拼音:wūlínxiāo)(学名Strixnebulosa)是分布在北半球非常大型的猫头鹰。英文名:GreatGreyOwl;DarkWoodOwl

外形特征

乌林鸮
乌林鸮乌林鸮

乌林鸮体长56~65cm,体重750~1005g。头部较大,没有耳簇羽,面盘显著,呈圆形,颜色为灰色或灰白色,具一些呈波状的黑色同心圆圈,眼先、眼上和眼下白色,并连结一起形成显著的新月形斑。皱领羽毛特别密集,黑褐色而杂有白色横斑。上体为灰褐色,具白色横斑以及虫蠹状斑和褐色的羽干纹,尤其是背部的纵纹较为粗著。飞羽为暗褐色,具浅褐色横斑。尾上的覆羽较短,具显著横斑。尾羽为灰褐色,具5道不明显的浅白色横斑和白色斑点。颊部为暗褐色,具少许白色斑点,喉部为黑色,两侧各有一块白斑。其余下体为污白色,有宽阔的褐色纵纹,在一些松散的羽枝上有细而疏的横斑,与纵纹垂直相交。跗跖和趾被羽,颜色为灰白色,具淡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被有稀疏的横斑。虹膜黄色,嘴黄色,爪黑色。

捕猎

乌林鸮
乌林鸮

乌林鸮会等待及留意猎物的动静,继而向下俯冲捕猎;它们也会低飞寻找猎物。它们的面盘可以聚合声音,而对称的耳朵也可以帮助猎物定位。在繁殖期,它们主要在晚间及近暮晨猎食;其他时份它们主要会在夜间猎食。它们的听觉甚强,可以确定雪底下移动的猎物。它们可以冲破达180磅重量的雪。它们主要吃细小的啮齿目,特别是田鼠。其他猎物包括野兔、鼹鼠、鼩鼱科、鼬鼠、鸫科、松鸡科、灰噪鸦、小鹰及鸭。虽然较为少有,但乌林鸮雏鸟及幼鸟有时也会成为棕熊、渔貂、大鹰及苍鹰的猎物;而成鸟则会是雕鸮属及猞猁属的猎物。乌林鸮平时较为寂静。当与地盘或与雏鸟交谈时才会发声。

生活习性

乌林鸮
乌林鸮

乌林鸮为罕见的留鸟,活动于800~1800m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栖息在以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主的混交林,有时也到沟谷阔叶杂木林中活动。性机警,飞翔迅速无声,昼伏夜出。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飞翔迅速而无声,常停息在高大乔木顶端,等待和观察猎物。

乌林鸮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鸟和鸡类等中型鸟类。叫声粗犷而单调,多在晚上鸣叫,其声似“呼-呼-呼-”。它的听觉也非常敏锐,最大的听觉感受区在3000~6000赫兹之间(而人耳则在1000赫兹左右)所以它能够清晰地听到啮齿类动物的高频尖叫声。

生长繁殖

乌林鸮
乌林鸮繁殖期 为5-7月。通常营巢于树上,多在破裂的树木顶端营巢。一般自己不筑巢,而是侵占其他猛禽和大型鸟类的巢。巢甚简陋,主要由枯枝构成,简陋蓬松,似乌鸦巢但较大,内垫少量松针和羽毛。每窝产卵3-5枚,多为4枚,卵白色或灰白色,卵圆形。雌鸟孵卵。通常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30天。

地理分布

乌林鸮
乌林鸮乌林鸮的分布地

乌林鸮在中国极其罕见,仅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地。

亚种lapponica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大兴安岭留鸟。

国外分布于欧洲、俄罗斯、蒙古北部、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爱达荷、蒙塔那等地。

保护现状

乌林鸮
乌林鸮

列为中国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定为未定;CITES1995年列入附录II。为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是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乌林鸮的简介、外形特征、捕猎、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