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白眉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白眉鸭的图片

白眉鸭(学名:Anas querquedula,英文名:Garganey)为鸭科鸭属的鸟类,俗名溪的鸭、巡凫、小石鸭。白色眉纹显著。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分布广泛但并不常见。一般生活于平原地带的池塘、沼泽及河流中。冬季常结大群。时常见于沿海泻湖。白天栖于水上,夜晚进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中文学名:白眉鸭

拉丁学名:Anas querquedula

英文俗名:Garganey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鸭属(Anas)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e

非繁殖区:w, c 非洲,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眉鸭:形态特征图
白眉鸭: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0厘米)的戏水型鸭。雄鸟头巧克力色,具宽阔的白色眉纹。胸、背棕而腹白。肩羽形长,黑白色。翼镜为闪亮绿色带白色边缘。雌鸟褐色的头部图纹显著,腹白,翼镜暗橄榄色带白色羽缘。

繁殖期过后雄鸟似雌鸟,仅飞行时羽色图案有别。飞行雄鸟蓝灰色翅上覆羽是其特征。

虹膜-榛栗色;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通常少叫。雄鸭发出呱呱叫声似拨浪鼓。雌鸟发出轻kwak声。

地理分布

白眉鸭:地理分布图
白眉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冬季南迁至北纬35°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不常见。

生活习性

白眉鸭
白眉鸭
白眉鸭
白眉鸭

白眉鸭栖息于开阔的湖泊、江河、沼泽、河口、池塘、沙洲等水域中,也出现于山区水塘、河流和海滩上。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和越冬期间也集成大群。性胆怯而机警,常在有水草隐蔽处活动和觅食,如有声响,立刻从水中冲出,直升而起;飞行快捷,起飞和降落均甚灵活。

白眉鸭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叶、茎、种子为食,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到农田地觅食谷物,特别是在迂徙季节和冬天。春夏季节也吃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等水生动物。觅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小型浅水湖泊和水塘中。从不潜水取食。觅食多在夜间,白天在开阔水面或水草丛中休息。

生长繁殖

白眉鸭
白眉鸭
白眉鸭:雄鸟
白眉鸭:雄鸟

白眉鸭在一龄时性成熟。通常在冬季越冬地时即已配成对。已有繁殖历史的成鸟重新配对甚至在9一10月和迁徙期间即已开始。到达繁殖地时均已成对,常以对为单位结成小群到达,时间多在4月末5月初,是鸭类中到达繁殖地最迟的种类。到达繁殖地后立刻开始建立各自的巢区。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水边或离水域不远的厚密高草丛中或地上。巢掩蔽较好。也有在远离水域100米距离的草地灌丛下营巢。巢多利用天然凹坑和洞穴,有时雌鸟稍加修理和扩大,内再放以干草叶和干草茎即成。开始产卵后雌鸟还将从自己身上拔下绒羽围在巢的四周,当它离巢觅食时,也用绒羽将卵盖住。

每巢产卵8~12枚,偶尔也有多至14枚和少至6枚的。卵呈长卵圆形,颜色为草黄色或黄褐色。卵的大小为43—49×29—36毫米,平均为45.7×33.2毫米,重22—29克,平均27克。雌鸟孵卵。雄鸟仅在产卵期间和雌鸟开始孵卵的最初几天留在巢附近,以后则离开雌鸟同别的雄鸟一起到换羽地换羽。

孵化期21一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在亲鸟带领下经过4O多天即能飞翔。

保护现状

白眉鸭:雄鸟
白眉鸭:雄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白眉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