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北极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态与行为、保护现状、出现、美称、飞行冠军、勇敢之鸟

北极燕鸥的图片

北极燕鸥(学名:Sterna paradisaea,英文名:Arctic Tern)是鸥科燕鸥属的鸟类。

北极燕鸥(学名:Sterna paradisaea)是属于燕鸥科的一种海鸟。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并于北极、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极的地方进行繁殖。北极燕鸥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约24,000英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

中文学名:北极燕鸥

拉丁学名:Sterna paradisaea

英文俗名:Arctic Tern

命名作者:Pontoppidan, 1763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鸥科(Laridae)

中文属名:燕鸥属(Sterna)

繁殖区:古北界, 北美洲 : n

非繁殖区:Subantarctic Ocea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灰色

外形特征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是体型中等的鸟类,一般长33-36厘米,其翼展为76-85厘米,重86-127克。其喙和其短而有蹼的脚一样呈深红色,像其他燕鸥般,北极燕鸥亦有高展翼比的翅膀(长而窄)和一个分叉的尾巴。

其成体的羽毛呈灰色,唯颈背和头顶呈黑色,脸颊呈白色。其翅膀呈淡灰色,在接近翅膀尖端的位置则淡至将近无色。它们的尾巴呈白色,腹部则呈淡灰色。雌雄之外貌相似。冬天时的羽毛也相似,唯头顶的颜色更淡,而其喙则更深色。

幼体不同于成体的是幼鸟的喙和脚呈黑色,翅膀呈“鳞片状”,其翼尖的羽毛相对地深色。在幼鸟过第一个夏季时,它们头顶的颜色亦很淡。

北极燕鸥与普通燕鸥和红燕鸥很相似,但它们的颜色和外型稍有分别。与普通燕鸥比较之下,北极燕鸥的尾巴更长,且其喙的颜色较单调,而跟红燕鸥比较下,其体色稍深,翅膀亦较长。

北极燕鸥最接近的近亲都是南极的物种,有南美燕鸥(South American Tern,Sterna hirundinacea)、克格伦燕鸥(Kerguelen Tern,S. virgata)及南极燕鸥(Antarctic Tern,S. vittata)。在越冬地,北极燕鸥可被轻易区别;那六个月的换羽是最佳线索,在南方为夏季时,北极燕鸥会换上冬季的羽毛。且南方的物种在飞行时翼尖并不会较深色。

地理分布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的繁殖区遍及全球且非常接近极地;它们暂时并未被发现有任何亚种。当北半球进入夏天时,它们就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一带较低温的海岸地区出没。当南半球进入夏天时,它们就会飞往南极。北极燕鸥的分布区域达10,000,000平方公里。

北极燕鸥以其迁徙闻名;它们每年从北极的繁殖区飞往南极,然后再飞返北极。这么一个来回各19,000公里的迁徙旅程 令这种鸟每年能看见两个夏天及全球所有动物每年所见过最多的白昼。北极燕鸥平均一生飞行的路线等于地球往月球来回一次约760,000公里。一个可以证明北极燕鸥非凡飞行能力的例子,就是1982年的事。1982年夏天,人们把一只羽翼未丰的小北极燕鸥系放于英国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法尔恩群岛(Farne Islands),在那一年的10月,它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被发现,证明它这只羽翼未丰的小北极燕鸥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已横越海洋,飞行了超于22,000公里。另一例子是在1928年7月23日把一只小北极燕鸥系放于加拿大拉布拉多,并在四个月以后在南非被发现。

北极燕鸥迁徙时通常都会离开海岸很远,因此,除了繁殖季节以外,它们鲜少能在岸上被发现。

生长繁殖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是终生的配偶,且大部分的北极燕鸥每年都会迁徙到同一个地方。北极燕鸥会在三四岁开始进行繁殖。求爱的行为开始,尤其是在它们首次筑巢时。求爱由所谓的“高高飞翔”开始,雌性会把雄性追至高空,而后慢慢下降。之后的是“鱼飞翔”,雄性会把鱼送给雌性。在陆地上的求爱行为则是炫耀竖起的尾巴,及垂下的翅膀。在这以后,通常两只北极燕鸥会相互绕着圈子飞行。

在英国诺森伯兰郡的法尔恩群岛的一只小北极燕鸥。

在两只北极燕鸥都决定好在一个地点筑巢后,它们就会一起保卫著那地点。在这时,雄性会继续把食物送给雌性吃。在这以后不久,交配就会开始进行。繁殖会在海岸、海岛进行,偶尔也会在近海的内陆冻原进行。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并通常与普通燕鸥夹杂在一起。它们每巢产卵一至三枚,通常是两枚。

北极燕鸥是最有保护意识的燕鸥之一,严守着它们的巢和幼鸟。为保卫鸟巢,它们会不惜攻击大型的侵略者甚至是人类,通常主要是攻击敌人的头的顶部和后部。虽然它们太细小,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它们仍然有能力令敌人受伤并流血。其他在附近的鸟亦可受到北极燕鸥的保护。

北极燕鸥的雄雌两性个体均会负起孵蛋的工作。幼体会在22至27天后孵出,并会在21至24天后长出羽毛。若成体时常受到外界的其他打扰,孵卵的时间则可延长到34天之久。

在小燕鸥刚刚孵出后,它们身上的都是羽绒毛(Down feather)。不论是晚熟性还是早熟性的幼燕鸥都会在孵出飞后一至三天开始四处走动和探险,了解它们四周的环境。一般来说,它们都不会迷路,回不了巢的。幼鸟在孵出后的十天仍然能得到父母的庇护。幼燕鸥通常都会吃鱼的,而它们的父母总是会故意捕捉一些较大的鱼给幼鸟,而后让那些幼鸟自己去进食。雄性的燕鸥每次可以带比雌鸟更多的食物。燕鸥父母大约会喂幼鸟一个月,然后幼鸟就会开始断乳。不久之后,幼鸟会开始学习自行摄食,包括冲进水中捕鱼的高难度摄食方式。幼鸟会获父母的帮助一同飞往南方越冬。

北极燕鸥是长寿的鸟类,比很多其他陆栖的鸟类都要长寿。北极燕鸥中最长寿的记录为34岁。在北极燕鸥中,20岁并不少见。

生态与行为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的食物会随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它们都是肉食性的。它们大多都是吃小鱼或水生的甲壳亚门的。 鱼类在它们的食物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们吃的鱼有鲱鱼、鳕鱼、玉筋鱼和胡瓜鱼,而水生甲壳亚门则有片脚类、螃蟹和磷虾。有时它们亦会吃软体动物、水生的虫或浆果,而在它们北方繁殖区,它们亦会吃昆虫。

北极燕鸥有时会直插进水中,以捕捉很接近水面的猎物。在繁殖区,它们亦会在空中追逐昆虫。北极燕鸥也会偶尔猛然袭击其他鸟类,令它们受惊而放开了猎物,然后抢夺它们的猎物。它们袭击的对象包括同种的鸟类、其他燕鸥(如普通燕鸥)和一些其他海鸟及鸊鷉科物种。

在筑巢时,北极燕鸥很容易被猫或其他动物袭击。除了其他动物会破坏它们的巢外,体型更大的银鸥更会偷它们的蛋和小燕鸥。在喂食时,贼鸥、海鸥和其他燕鸥常会侵扰它们并偷它们的食物。它们常会与其他燕鸥如普通燕鸥和红燕鸥等群集在一起。

保护现状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被一些国家视为受威胁及需要关注的物种。它们亦是列在“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中的物种之一。 在新英格兰,北极燕鸥曾于19世纪末被大量猎杀来制女帽,几乎灭绝。1950年开始,格陵兰西部的北极燕鸥数量就一直在大幅度下跌,时至今天,一些猎杀行动仍在进行。

在南部,北极燕鸥的数量亦不断下降,而其主要原因是食物短缺。

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认为北极燕鸥的数量从1988年开始已渐趋稳定,相信现时全球约有1,000,000只北极燕鸥。

受全球暖化影响,北极燕鸥近年已因极地冰架融化而濒临绝种。

出现

在一些国家及其境外领的邮票中可以看到北极燕鸥。这些境外领有奥兰群岛、奥尔德尼岛(Alderney)及法罗群岛,而国家有加拿大、芬兰、冰岛及古巴。北极燕鸥亦曾在美国搞笑剧“这究竟是谁的台词”(Whose Line Is It Anyway?)中被提及到。

美称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人类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的夏天太阳总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顶呢绒的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是北极的神物。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0000多公里。

信鸽不及北极燕鸥的本领,但它能辨识的距离,至少也有2000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它开始起飞,飞起来,绕着圈飞起来,圈越绕越大,越绕越大,然后它看准了,看准了方向,看准了目标,以近乎直线的路程,直抵起点。这起点是它的家,它在2000里之外,以近乎直线的方式回家。

飞行冠军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北极燕鸥(学名Sterna paradisaea)是燕鸥科的一种海鸟。这种鸟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这些近北极的地方。这种鸟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它们每年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的海洋,再北迁回繁殖区(约24,000英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

北极燕鸥的迁徙堪称鸟类世界之最:在北极圈北部繁殖,然后南下至南极过冬,单程直线距离就达到17,500公里。它们这么做可以利用两个极地漫长的白昼来进行长时间的觅食。通过对燕鸥做标记然后对它们的活动进行追踪,人们很大程度上清楚了这些燕鸥的迁徙路线。如许多加拿大境内的北极燕鸥,通过西风带穿越大西洋到达欧洲沿海,然后南下。虽然大部分种类从海上迁徙(途中进行觅食),但也不乏选择陆上线路的。如许多沼泽地燕鸥会从繁殖地穿越撒哈拉沙漠抵达它们在非洲的过冬地。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只小小的北极燕鸥竟然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远的动物,迁徙距离是人们以前认为大约2倍。

新的微型追踪器最近显示,这只体重4盎司(113克)的北极燕鸥每年沿着“Z”字形路线,在格陵兰和南极洲之间迁徙。在这个过程中,这只北极燕鸥经常飞行4.4万英里(7.1万公里),与之相比,它的竞争对手灰鹱(sooty shearwater)的飞行距离大约是4000英里(6440公里)。

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该研究的论文作者,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的卡尔斯顿·伊格冯说:“关于这个问题,以前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我们能够显示这些小鸟所做的一切,这还是第一次。”据研究人员估计,由于北极燕鸥经常活30多年,它一生要飞行大约150万英里(240万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次。

在这以前,科学家只能利用追踪器对大型鸟类进行追踪,因为对小型鸟类来说,这些仪器太大,它们很难带动。不过该科研组采用的由英国南极调查局研发的这种微型追踪器,重量仅为二十分之一盎司(1.4克),把它绑在北极燕鸥这样的小型鸟类腿上,它们仍能自如飞行。发现北极燕鸥经常在北大西洋停留一个月,伊格冯感到非常吃惊,也许它们是为了在那里捕点小鱼和甲壳动物吃,以补充能量,然后开始飞越热带地区。春季从格陵兰返回时,北极燕鸥仍沿着“Z”字形路线飞行。这些小鸟并不是直接飞往大西洋中部,而是从南极洲飞往南美洲,然后再到北极。但是它们的这一疯狂行为很有秩序。伊格冯说:“这是一个数千公里的绕行路线。但是当你对它进行分析时,发现这非常合理,非常有秩序。”他表示,这些小鸟显然在循着一个巨大的螺旋风模式飞行,以避免飞入风中。

尽管有这样一条路线,但是人们并不清楚北极燕鸥为什么要进行这么长的迁徙。伊格冯说:“我认为,它们是在循着丰富的(极地)觅食区飞行。”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勇敢之鸟

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北极燕鸥聪明而勇敢,总是聚成几万只的大群,进行集体防御。貂和狐狸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得三思而后行之。就连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有人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场面:有头北极熊试图悄悄逼近一群北极燕鸥的聚居地,想偷它们的蛋或者幼子吃。但当它那笨拙的身躯一暴露,北极燕鸥立刻出击,成群结队冲下去,用坚硬的喙猛啄北极熊的脑袋。北极熊只有招架之功,却回击乏术,,只好摇晃着脑袋,踮着屁股,鼠窜而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北极燕鸥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态与行为、保护现状、出现、美称、飞行冠军、勇敢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