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红头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头潜鸭的图片

红头潜鸭(学名:Aythya ferina,英文名:Common Pochard)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又名红头鸭、矶凫、矶雁,英文直译为普通潜鸭。雄鸟头、颈栗红色;雌鸭头、颈棕褐色;余部与雄鸟相似。体圆,头大,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有很好的潜水技能,食谱也从水草到小鱼小虾分布甚广,爱吃马来眼子菜,少食谷粒;动物性食物有软体动物、鱼、蛙等。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中文学名:红头潜鸭

拉丁学名:Aythya ferina

英文俗名:Common Pochard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潜鸭属(Aythya)

繁殖区:古北界 : w, c

非繁殖区:非洲, n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9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红头潜鸭:形态特征图
红头潜鸭: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6厘米)、外观漂亮的鸭类。

雄鸟栗红色的头部与亮灰色的嘴和黑色的胸部及上背成对比。腰黑色但背及两胁显灰色。近看为白色带黑色蠕虫状细纹。飞行时翼上 的灰色条带与其余较深色部位对比不明显。

雌鸟背灰色,头、胸及尾近褐色,眼周皮黄色。

虹膜-雄鸟红而雌鸟褐;嘴-灰色而端黑;脚-灰色。

叫声:雄鸟发出喘息似的二哨音。雌鸟受惊时发出粗哑的krrr大叫。

红头潜鸭:雄鸟繁殖羽飞行图
红头潜鸭:雄鸟繁殖羽飞行图
红头潜鸭:飞行图
红头潜鸭:飞行图

地理分布

红头潜鸭:地理分布图
红头潜鸭: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西欧至中亚,越冬于北非、印度及中国南部。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西北,冬季迁至华东及华南。

生活习性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湖泊、水库、水塘、河湾等各类水域中。冬季也常出现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河口和海湾。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大群。有时也和其他鸭类混群。白天多在开阔的水面活动和游泳,或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上睡觉,有时也成群在岸边休息。性胆怯而机警。善于潜水。常通过潜水取食或逃离敌人。危急时也能从水面直接起飞。飞行迅速,但在地上行走较困难。

红头潜鸭主要在深水地方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叶、茎、根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小鱼和虾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富有水生植物或隐蔽条件较好的水面。常在黄昏和清晨觅食。中午多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休息或睡觉。

红头潜鸭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北方迁徙,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东北,秋季于1O月初开始南迁,1O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少数留在东北越冬。

生长繁殖

红头潜鸭一对
红头潜鸭一对

繁殖期4一6月。通常在越冬期间即已成对.但也有迟至在春季迁徙路上或到达繁殖地后才结成对的。营巢于水边芦苇丛或三棱草丛中地上,也有营巢于芦苇丛中飘浮的物体上的。每窝产卵6—9枚,一般8枚。刚产出的卵为淡蓝绿色,后变为污橄榄色。卵的大小为50—64×4O—49毫米,平均58.2×47.O毫米,重59—69克,平均65克。雌鸟孵卵。孵化期24一26天。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雌鸟独自孵卵和育雏。雏鸟早成性。

保护现状

红头潜鸭
红头潜鸭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红头潜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