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红背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背翡翠的图片

红背翡翠(学名:Todiramphus pyrrhopygius,英文名:Red-back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

红背翡翠,拉丁学名 Todirhamphus pyrrhopygia,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其身长22 cm,雌鸟体重45-48g,雄鸟体重41-62g 。这种猎翠鸟的正面白色,有绿色斑驳的条纹帽。眼睛上有素描般的白眉。

中文学名:红背翡翠

拉丁学名:Todiramphus pyrrhopygius

英文俗名:Red-back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Gould, 1841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林翡翠属(Todiramphus)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 红背翡翠

拉丁学名 Todirhamphus pyrrhopygia

命名时间 Gould, 1841

英文名称 Red-backed Kingfisher

科属分类 鸟纲 、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

外形特征

红背翡翠
红背翡翠

红背翡翠身长22 cm,雌鸟体重45-48g,雄鸟体重41-62g 。这种猎翠鸟的正面白色,有绿色斑驳的条纹帽。眼睛上有素描般的白眉。黑色带的眼纹涵盖了眼先并达到颈部。后面的颈部,面颊,下巴,喉部和分翼是一大片白色。肩胛和上背部有一个绿色色彩,白领附近略暗。背部一些羽毛上有白色条纹,从而使这一地区的外观成为横纹。上体的背部自腰部起至尾部是鲜红色。尾巴浅红黄色,中间的一些羽毛呈绿色,尾部深蓝色。嘴灰黑色,下颌角部分彩色。腿橄榄灰色。

雌鸟不同于雄鸟,翅膀的蓝绿色,前额和冠的条纹中夹杂斑驳的灰色或棕色。领是白色。幼鸟外观一般类同雌鸟,差别是后部的脖子上颈的两侧具有浅红的颜色。颈部和胸部区域略暗。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红背翡翠
红背翡翠分布图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生活习性

红背翡翠
红背翡翠

通常栖息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也出现在桉树灌木区,吉布森沙漠,大维多利亚沙漠和距离新南威尔士州海岸100公里的地区。它的活动范围在澳大利亚各地,除西南部。即定居也迁徙,从8月到4月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主要是冬季在约克角半岛。9至3月在极端南。南北运动。

同大多数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蜈蚣,青蛙,蝌蚪。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蜥蜴,老鼠,蛋和幼鸟。

生长繁殖

红背翡翠
红背翡翠

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产4至6枚卵。产卵季节不同,取决于该地区。在昆士兰从9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西从8月至11月,在南澳大利亚州11月和9月,新南威尔士州从9月至3月。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红背翡翠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