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黑颈鹳的百科名片

黑颈鹳的图片

黑颈鹳(学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英文名:Black-necked Stork)是鹳科黑颈鹳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黑颈鹳

拉丁学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

英文俗名:Black-necked Stork

命名作者:Latham, 1790

中文目名:鹳形目(Ciconiiformes)

中文科名:鹳科(Ciconiidae)

中文属名:黑颈鹳属(Ephippiorhynchus)

繁殖区:东洋界, 澳洲界 : India to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百科名片

黑颈鹳,(学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为鹳科鹳属的大型涉水鸟。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黑喙。其只有一个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印度、老挝等沿海),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在澳大利亚越冬。黑颈鹳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巢大型,可使用数年。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蛋,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形态特征白鹳为大型鸟类。从喙尖至尾尖长约100~115 cm,翼展约195~215 cm,体重2.3~4.4 kg。与其他鹳鸟类似,其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羽毛主要为白色,翅膀处具黑羽。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为黑色。胸部长,具多毛的环状领,用以求偶。虹膜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围的皮肤为黑色。成鸟的喙和腿为鲜红色。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体型大于雌性。白鹳的翅膀长且宽,可滑翔。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

分布范围分布于亚洲南部(印度、老挝等沿海),太平洋诸岛,澳大利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黑颈鹳的百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