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矛隼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驯养历史、文化、神话传说

矛隼的图片

矛隼(学名:Falco rusticolus,英文名:Gyrfalcon)属隼形目隼科隼属,别名白隼、巨隼。是一种非常美丽的体型较大的猛禽,汉语根据最早命名它的女真名称音译为“海东青”。矛隼栖息于寒温带的森林地区,主要以野鸭、海鸥、雷鸟、松鸡、岩鸽等各种鸟类为食,也捕食中小型哺乳动物,还可以对付鹿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捕猎时飞行的速度非常快,矛隼的名字就源于飞行中的它像掷出的矛枪一样迅疾无伦。矛隼是冰岛国鸟,冰岛有白色型矛隼,数量极少,非常珍贵。矛隼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矛隼

拉丁学名:Falco rusticolus

英文俗名:Gyrfalc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隼形目(Falconiformes)

中文科名:隼科(Falconidae)

中文属名:隼属(Falco)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15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白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矛隼
矛隼

体型甚大(56厘米)的棕灰色隼。下体具黑色纵纹,上体具黑色纵纹及横斑,翼尖黑色。

幼鸟上体灰褐,羽尖白色并具白色点斑,尾具白色横斑,头偏白。与游隼及猎隼的区别在色彩较浅,两翼较宽圆,上体色调非纯褐或棕色,头部斑纹不清晰。

矛隼按羽毛的颜色分黑、白两大类:黑型的基本色是浅褐色,白色的大体上白色而有矛形斑纹。

虹膜-黄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告警叫声为带鼻音的责骂声gehe-gehe-gehe…比游隼叫声更加拖长。

矛隼
矛隼
矛隼:亚成鸟
矛隼:亚成鸟

地理分布

矛隼地理分布图
矛隼地理分布图

矛隼在国外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瓦房店和新疆喀什等地,极为罕见,其中在黑龙江、辽宁为冬候鸟,在新疆为留鸟或繁殖鸟。

分布范围: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北极区。

分布状况:甚罕见冬候鸟。亚种obsoletus在沿黑龙江及呼兰有记录。

生活习性

矛隼
矛隼

习性:北方苔原带及酸沼地大型隼的特性。

矛隼栖息于岩石海岸、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苔原地带,堪称是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但很怕热。常在低空进行迅速的直线飞行,发现猎物后则将两翅一收,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就象投射出去的一支飞镖,径直地冲向猎物。主要以野鸭、海鸥、雷鸟、松鸡等各种鸟类为食,也吃少量中小型哺乳动物。捕捉岩鸽等猎物时,雄鸟和雌鸟可以进行巧妙的配合,由雌鸟突然飞进岩鸽栖息的洞穴中,将它们驱赶出来,雄鸟则在洞外等候,进行捕杀。

生长繁殖

矛隼:雏鸟
矛隼:雏鸟

矛隼的繁殖期为5一7月。营巢于北极的海岸和附近的河谷悬崖岩石上,偶尔也营巢于北极苔原森林地带的树上。巢呈平盘状,结构较粗糙,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

每窝产卵通常3一4枚,偶尔有少至2枚和多至7枚的,卵的颜色为褐色或赭色,具有暗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5一63×46一49毫米,卵重为70克左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通常由雌鸟承担,雄鸟偶尔也参与孵卵。孵化期为28一29天。

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抚养大约46一49天后才能离巢。在繁殖期间亲鸟雌不离雄,雄不离雌,经常合作捕获猎物,这样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有助于幼鸟的成活和健康,幼雏2~3岁左右性成熟,寿命约25年。

保护现状

矛隼在中国分布狭窄,数量较少,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驯鹰的传统对其野外种群数量造成威胁。

驯养历史

矛隼
矛隼

辽、金、元、明、清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专司捕取和饲养。满族人以鹰用于狩猎,统治者则以鹰捕鹅雁,作为享乐消遣的手段。矛隼的捕捉和驯服很不容易,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说法。将野性十足的矛隼用捕鹰网捕获后,要拜谢”鹰神”格格的恩赐。带回家放在熬鹰房将鹰上架,加上”脚绊”,几天几夜不让它睡觉,磨掉野性,叫”熬鹰”。再通过”过拳”、”跑绳”等环节,这时鹰就能听人的吆喝来到猎者的手臂上。最后通过对鹰的”勒膘”,把肠油刮出,使鹰饥饿,但肌肉强健,便于捕获猎物。驯好的鹰就可以到山野之中”放鹰”了。架鹰者站在高处观望,让人用棒敲打树丛将野物轰出,俗称”赶仗”。发现有猎物跑或飞出,鹰会立即尖叫着俯冲下去捕获住猎物,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所谓”鹰饱不拿兔”,就是这个道理。除《清朝野史大观》外,《燕山丛录》、《辽史》等书还比较详细记录了辽国主纵鹰助猎的情景。次年早春,猎户们将鹰喂饱,除去铃铛和脚绊子,将鹰放回归大自然过春天和夏天,繁殖后代。

鸟类文化

矛隼
矛隼
矛隼
矛隼

矛隼因为体态雄伟、羽色奇特,在辽、金和清朝时,被北方的古代帝王用于狩猎,视为珍禽,称为“海东青”。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北京南郊校场阅兵,当他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从身边飒爽走过的时候,不觉龙颜大悦,诗兴大发,遂口占一诗赞美海东青,其中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垦。”的诗句。不仅宣扬了武德,激励军勇,更夸耀了海东青性情刚毅而激猛,其品质之优秀可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其力之大,加千钩击石,其翔速之快,如闪电雷鸣。由此可见矛隼在古代帝王眼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矛隼最大的特点是极其善于擒拿天鹅,它先扶摇直上钻入万米云霄(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30公斤的体重看似笨拙,但是它一般不会低于万米飞行),然后占据制高点调准角度扑向天鹅的头部,骑在天鹅脖子上控制住方向和角度使天鹅迫降,这样比它大十几倍的天鹅就任它宰割了。记得初中学历史时,曾经在书上见过一件叫做“海东青捕天鹅”的女真族玉器。

正是因为海东青善捕天鹅,所以这种鸟有非常特殊的历史意义,曾经引发过民族间的殊死战争。在北宋末年的时候,东北地区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女真(也就是后来的满族),杰出的领袖完颜阿骨打就是后来烜赫一时的金国的创始人。不过最早的时候女真还只是辽的一个附属国,最后一代的辽天祚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辽国经常欺凌弱小的女真,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日益加深。

像契丹、蒙古、女真这样的游牧民族,畋猎是维持生计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但是偏偏只有女真族人善于训练海东青之类的猎鹰,于是辽国就向女真强征海东青,无端欺凌弱国。

矛隼是价值连城的猛禽。早在唐代,海东青就已是满族先世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在金元时期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凡触犯刑律而被放逐到辽东的罪犯,谁能捕捉到矛隼呈献上来,即可赎罪,传驿而释。到了清代,一只矛隼竟值30两白银(相当于中庸之才半世的收入),可见其何等珍贵。

矛隼神俊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康熙皇帝有“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的诗句。

神话传说

矛隼
矛隼

在我国历史上建立大金国的女真人与神秘的矛隼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据史料记载,女真族属肃慎族系,其先人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及长白山一带,后有一部分南迁至辽河流域。矛隼的产地就在女真人祖先聚集之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据说,在女真人祖先居住的境内(今俄罗斯远东地区以东的大海里),出产一种珍贵的珍珠,珠蚌每年10月大熟,但是此时海边坚冰数尺,人无法凿冰取珠。当地有一种天鹅,专以珠蚌为食,食蚌后将珠藏于嗉内。矛隼素来喜欢捕捉大雁,有以大雁脑浆为食的习性。于是,女真人的祖先便训练矛隼捕捉这种天鹅。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本名朱理真,而在女真语中,东方一词的读音是诸勒,与朱理之音相通,海青的读音为申,拼合后为诸勒申,与朱理真同音。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女真一词含义为东方之鹰,而这个东方之鹰就是矛隼。也正因为如此,海东青不仅是女真人的图腾,也是他们猎取食物的好帮手。

传说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名字还与矛隼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正在完颜阿骨打的母亲怀胎十月后即将临盆时,辽国元帅领兵杀来。完颜阿骨打的父亲贺里波保护着妻子边战边退,他们退至乌拉山下,贺里波肩头受伤,他的妻子在杂草上生下了一个胖小子。正在此时,漫山遍野的辽兵攻了上来,情况万分危急。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只玉爪玉嘴的大白雕,围着刚刚出生的男婴飞来飞去,还不停地叫着:“阿骨——打!阿骨——打!”

大白雕的叫声惊动了乌拉山的山神阿古,听到大白雕喊“阿骨——打”,以为是让他打辽兵,便大吼起来。吼声过后,大大小小的山头都听到了阿古的呼唤,纷纷打开山门,让山水冲下来。迅猛的山洪把辽兵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后来,贺里波为了感大白雕和山神阿古的救命之恩,便将自己的孩子取名为阿骨打,从此以后敬白雕为神。传说中这种玉爪玉嘴的白雕正好符合矛隼的形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矛隼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驯养历史、文化、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