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绿嘴地鹃的基本资料、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

绿嘴地鹃的图片

绿嘴地鹃(学名:Phaenicophaeus diardi,英文名:Black-bellied Malkoha)是杜鹃科地鹃属的鸟类。

绿嘴地鹃(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为鹃形目杜鹃科地鹃属的鸟类,俗名灰毛鸡、大绿嘴地鹃。嘴绿色,眼周裸皮红色。分布于中国以南、东至印度尼西亚、西至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至广东以南地方、海南等地,多隐蔽于山林的灌木丛、竹丛以及休息时常停于靠近地面的树桠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

中文学名:绿嘴地鹃

拉丁学名:Phaenicophaeus diardi

英文俗名:Black-bellied Malkoha

命名作者:Lesson, 1830

中文目名:鹃形目(Cuculiformes)

中文科名:杜鹃科(Cuculidae)

中文属名:地鹃属(Phaenicophaeus)

繁殖区:东洋界 : Malay Peninsula, Sumatra, Borneo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0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灰色

基本资料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

体大(55厘米)且尾极长的地鹃。头及上背灰色,下体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状条纹,背、翼及尾深金属绿色,尾羽端白。两趾向前,两趾向后。

雏鸟:全身黑色,嘴亦偏黑。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红色;嘴-绿色;脚-灰绿。

叫声:嘎嘎或呱呱的叫声,甚似蛙叫。

绿嘴地鹃雏鸟
绿嘴地鹃雏鸟
绿嘴地鹃雏鸟:口腔红色,内有一对白斑
绿嘴地鹃雏鸟:口腔红色,内有一对白斑

亚种分化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海南亚种(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 haina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雷州半岛、广州湾、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那大。

绿嘴地鹃云南亚种(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 saliens)。分布于印度至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河内。

地理分布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留鸟。亚种saliens见于云南及广西南部;hainanus见于海南岛及相邻的广东雷州半岛。

生活习性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

同其他地鹃。喜栖于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叶稠密及藤条缠结处。 亦作malkoha。

亚洲南部的几种地鹃,尤指Rhopodytes属(常归入地鹃属〔Phaenicophaeus〕)的种类。尾长,嘴粗壮,基部有须。眼周皮肤裸露。林栖,像松鼠般在密林的树枝上活动。

保护现状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绿嘴地鹃的基本资料、亚种分化、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