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长嘴鹩鹛的介绍、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长嘴鹩鹛的图片

长嘴鹩鹛(学名:Rimator malacoptilus,英文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是幽鹛科长嘴鹩鹛属的鸟类。

体小(13厘米)尾短、体羽蓬松的褐色而具皮黄色纵纹的鹩鹛。嘴长而下弯,与纹胸鹪鹛的区别在嘴长且无显著眉纹。下体深褐,喉皮黄白色,胸具淡皮黄色纵纹。

中文学名:长嘴鹩鹛

拉丁学名:Rimator malacoptilus

英文俗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

命名作者:Blyth, 184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幽鹛科(Pellorneidae)

中文属名:长嘴鹩鹛属(Rimator)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from ne India to s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06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介绍

毫微米:

长嘴鹩鹛
长嘴鹩鹛

长嘴鹩鹛

英文名:Long-billed Wren-babbler

雀形目 > 莺科 > 鹩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Rimator malacoptilus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

叫声:在缅甸,据报道为动听的哨音;也作轻柔的吱吱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苏门答腊。

地理分布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亚种不常见,但也可能是常被忽视,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900~2500米的山区森林。此亚种最近还见于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据Robson介绍)。亚种pasquieri见于越南的黄连山省,也应留意有可能在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出现。

生活习性

栖于地面或近地面处,跳动于浓密地表植被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长嘴鹩鹛的介绍、地理分布、生活习性